俗話說,「冬季進補,來年打虎」。
適當冬補,可以扶正固本、培育元氣,讓人安然過冬,并為來年春夏陽氣的順利生發打下良好的基礎。
可具體該如何調養?
古語有云,藥補不如食補。大家不妨根據五臟的特性,選擇它們最偏愛的食物來食補。
心:桂圓中醫認為,心藏神。也就是說,人的精神活動,都受心的主宰。同時,各種情緒又會擾動于心。
可以說,養心之法很多,但根本之道,在于安神。
從食補上來說,百合、蓮子、桂圓、紅豆、瘦肉、酸棗仁、淮小麥等都是養心安神佳品。
特別推薦:桂圓桂圓味甘性溫,有補益心脾,養血安神之功,尤其適合有神經衰弱、睡眠障礙、記憶力下降等問題的腦力勞動者、經常加班熬夜者或擔憂較多、心情不暢的人食用。
肝:玫瑰花在五行學說中,肝屬木,主升發,喜條達、疏泄而惡抑郁。
現代醫學研究也表明,不良的情緒容易導致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,免疫功能下降,易引發肝病、精神病等。
因此,養肝首要一條就是調攝情志、疏肝理氣,飲食上可適當攝入陳皮、廣佛手、金桔、玫瑰花、茉莉花、枸杞葉、山楂等,以使肝木堅實,肝氣順暢。
特別推薦:玫瑰花茶玫瑰花味甘性溫,能疏肝解郁,溫養肝血脈,舒發體內郁氣。
現代人壓力大,喝點玫瑰花茶,有利于舒緩情緒,緩解伴隨情緒不佳而來的肝胃氣痛、胸脅脹悶感。
脾:山藥中醫認為,脾為后天之本,人體氣血化生之源。加之,脾和胃相表里。
也就是說,人的水谷運化、飲食代謝、營養吸收,免不了脾胃的參與。
脾胃之氣健壯,氣血生化才能源源不斷。若脾胃出問題,平素消瘦、面色萎黃、惡心嘔吐、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、腹瀉腹痛等癥隨之而來。
故在飲食方面要以健脾養胃、益氣為主,可適當多吃山藥、土豆、芋頭、芡實、蓮子、鯽魚、山楂、麥芽等。
特別推薦:山藥山藥味甘性平,有健脾養胃、補肺益腎之效,尤其適合脾胃虛弱、食欲不振的人食用。
同時,山藥還有止瀉之效,可用于改善腹瀉、大便稀薄等癥。
肺:甜杏仁冬季氣候偏干燥,再加上暖氣、空調、電熱毯等取暖設備的使用,燥上加燥。
而在中醫理論中,「燥」為「六邪」之一。
燥邪從口鼻、皮毛進入人體,易導致鼻干咽痛、舌干少津、咽干口渴、口唇干裂、聲音沙啞、咳嗽氣喘、皮膚干燥瘙癢、大便干結等「燥癥」。
其中肺為「嬌臟」,最易被燥邪所傷。因此要養肺,必須抵御「燥氣」。
飲食上則應以潤燥、潤肺、生津為重,可以適當吃一些杏仁、雪梨、馬蹄、百合、羅漢果、南瓜、核桃等。
特別推薦:甜杏仁杏仁有甜苦、南北之分。一般認為,甜杏仁為南杏,苦杏仁為北杏,甜的食用,苦的入藥。
甜杏仁味甘性平,有潤肺、潤燥、養五臟、清積食、散滯等功效,適用于肺虛干咳久喘、慢性腸燥便秘和肌膚干燥等虛證。
腎:黑豆中醫認為,腎為先天之本、生命之源。
腎氣充足,可以抵抗嚴寒,保護陽氣,溫養五臟六腑,讓人筋骨強健少生病,以安然過冬。
根據中醫五行及藏象學說,黑色主水、入腎,因此很多黑色食物都有補腎養腎之效,比如黑豆、黑芝麻、黑米、烏雞、桑葚等。
特別推薦:黑豆黑豆味甘性平,可以益肝補腎、滋陰補血、活血明目、安神,有「腎之谷」的美譽,是強壯滋補的「天然腎寶」。
文章最后,養生君多說幾句:
人體是一個整體,五臟并非涇渭分明,而是彼此聯系、互相影響,加之有些食物也是五臟均補。
因此,對于以上食補佳品,大家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即可,無需嚴格按照「心肝脾肺腎」的偏好每個都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