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 「秘方」 想讓白發變黑,萬萬沒想到 會傷了肝 !
劉阿姨今年40歲,面容看起來并不顯老,但她的頭髮卻白了一大半,單看頭髮至少比實際年齡大了10歲。
為此劉阿姨十分困擾,在網絡上各種找尋偏方,想要黑發。一次偶然的機會下,她得知吃 何首烏 效果極佳,于是買了何首烏打粉每天吃2勺。
吃了一段時間后,劉阿姨出現了 惡心、嘔吐,月經不調 等不適癥狀。一開始,她以為是 懷孕 了,但驗孕結果顯示未孕,她也就沒當回事。
沒想到幾天時間過去,癥狀不僅沒有緩解,她的眼珠和面部皮膚異常發黃。去醫院檢查后發現,轉氨酶指標比正常值高了10倍不止,考慮是 急性黃疸型肝炎, 進一步發展可能會誘發肝衰竭。
而誘發劉阿姨肝臟損傷的,正是她用來養生的秘方——何首烏。經此教訓,她發誓以后再也不亂吃中藥了。
近年來,養生隊伍越來越壯大,吃各種中草藥調理身體也變得十分常見,但也有一部分人認為, 是藥三分毒,中藥最易傷肝 ,這種說法有道理嗎?
事實上,這個說法并不可信,無論是西藥還是中藥,都可能會誘發藥物性肝損傷出現。
藥物性肝損傷是指在用藥過程中, 由于藥物以及其代謝產物導致的肝損傷或誘發過敏反應。 在發生肝損傷后,患者往往會有肝區不適、惡心嘔吐、全身發黃等癥狀,還有部分患者身體沒有明顯的不適癥狀,肝臟損傷會在體檢中無意發現。
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與首都醫科大學等單位合作,對藥物性肝損傷進行過調查,結果發現2012~2016年間報告的藥物性肝損傷中,化學藥物占比94.5%、 中草藥僅占有4.5%。該結論為中草藥正名,打破了人們固有的「中草藥傷肝」的偏見。
雖說中藥的占比較低, 但在應用不當的前提下 ,的確有誘發肝臟損傷的風險。因此不要盲目相信廣告、偏方,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辨證,合理用藥,科學防治中草藥肝損傷的發生。
中藥之所以會誘發肝損傷,與多種原因相關,包括中藥本身含有的一些元素在進入體內后會對肝臟帶來毒性,還有些則會在代謝的時候給肝臟地帶來巨大負擔,誘發肝損傷。
部分人則是因為誤服了名字相似的中藥而導致的肝臟損傷,如 三七和土三七,廣防己和漢防己。 雖然名字很接近,但二者是完全不同的兩味藥物。
另外,還有些人服用中藥時會自行配伍、與西藥搭配以及聽信偏方等,這些都會增加肝臟損傷的風險。
生活中,我們需要警惕這四種中藥,雖然常見但卻很容易給肝臟帶來損傷!
雷公藤 :雷公藤在臨床上被廣泛用于類風濕性關節炎、銀屑病、艾滋病的治療,其藥理活性顯著,但毒副作用也很明顯。雷公藤引起的臟器損傷,作用機制復雜,可能與其內里的雷公藤甲素具有藥理作用和毒性損害相關。一旦發生肝臟損傷,程度多比較重。
何首烏 :濫用何首烏會導致肝臟損傷,世界范圍內均有相關的報道,澳大利亞、意大利、荷蘭以及韓國地區,都曾出現過病例。
之所以會出現何首烏肝損傷,多是由于患者超劑量用藥,大劑量的用藥會顯著增加何首烏肝損傷風險。特別是一些日常自行打粉、泡酒以及煲粥的情況,出現超劑量食用的幾率更高。
土三七: 土三七具有散瘀、消腫止痛以及清熱解毒的作用,但其內里含有的吡咯烷生物堿成分具有很強的肝毒性。一旦攝入不當會誘發肝損傷,且不可逆轉。
番瀉葉: 番瀉葉具有瀉下、止血以及抗菌等作用,不少人在日常會將其當做茶飲來用。長期食用番瀉葉會導致胃腸道的蠕動功能下降,容易因此而導致便秘加重,且容易誘發腸黑病變。
同時,長期使用番瀉葉也會給肝臟帶來較大的負擔,容易誘發肝功能受損。臨床上有不少患者在將番瀉葉當成茶飲后,出現了腹脹、惡心、消化不良以及黃疸表現。
除了這四種還有很多中藥會引起肝損傷,《中國藥典》將83種中藥列入了毒性藥物列表,其中包含31類低毒、42類低毒以及10類劇毒藥物。
圖源:醫學界
中藥對于很多病癥有其獨到的治療效果,在用藥時要注意遵循這四個原則,跟隨小妙一一來看。
1.謹遵醫囑用藥
用藥一定要遵醫囑,切不可盲目自行購買藥物使用,或者是聽信偏方用藥。中藥需要嚴格的配伍、炮制等程序才能解掉其內里存在的毒性,普通人很難準確地辨別。
2.正規途徑買藥
購買中藥要去正規的醫院、藥店,避免去街邊的小攤販那購買。很多中藥在外形上區別不大,但藥效和毒性卻天差地別。
3.特殊人群需慎服
老人、小孩、體弱、妊娠期以及肝功能不好的人群 ,用藥需要格外謹慎。避免因為服藥不當而導致肝功能進一步損傷,用藥前要告知醫師自己的情況。
4.定期復查肝功能
需要長期用藥的人群,建議定期進行肝功能檢查,這樣做可及時發現肝臟可能存在的指標異常。而一些出現 胃腸道不適、黃疸癥狀 的人群,更是要及時就醫。
中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,但使用不當的話,也會成為傷身的「武器」,對此一定要特別注意。我們不能因為藥物可能會帶來肝損傷,就完全放棄用藥,這是不科學的做法,正確的做法是更加謹慎地用藥,盡可能預防肝損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