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爸,你這一顆接一顆的,吃的是啥啊!」 小偉看著父親桌上一堆瓶瓶罐罐,疑惑不已。
「這是 保健版維生素 ,吃了對身體好,我花了大幾千,好不容易才托朋友買到的呢。」何大伯向兒子炫耀著自己的「戰果」。
小偉對于父親胡亂吃藥的行為十分氣憤,告訴他這樣吃會 傷肝 ,但父親卻不以為意,覺得小偉太過小題大做。簡單的安撫了下他,便該干嘛干嘛去了,維生素自然也沒停下來。
維生素到底會不會傷肝?看完他的故事,你就知道了。
陳叔在退休之后明顯感覺身體沒以前好,在朋友的推薦下購買了維生素服用。
最早開始服用的時候他嚴格按照說明書, 一天只吃一粒 。然而吃了一段時間后,他感覺自己的身體沒有什麼反應。懷疑是劑量吃的不夠,于是自行加大了服用量,由每天的一顆加到了 6顆。
僅僅吃了一周時間,陳叔身上就出現了 乏力、食欲不振的癥狀 ,之后又出現了全身皮膚黃染的表現。去醫院一查,發現陳叔罹患的是 肝衰竭 !而引起其患病的元兇正是他一直在服用的維生素。
醫生提醒陳叔,濫用維生素也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。陳叔卻依舊不能理解,明明自己買的是保健版維生素,還花了不少錢,為何會適得其反了?
現在很多人都有補充維生素的習慣,在購買維生素的時候,很多藥店店員會推薦價格更貴的保健版維生素,它和普通維生素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?
事實上, 兩種的主要成分都是維生素 。
大部分的維生素無法通過人體自然合成,需要通過食物進行獲取。不少人日常的飲食存在膳食不均衡的情況,所以會維生素攝入不足。
市面上有許多維生素補劑,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范志紅表示 , 國家不會對保健品定價。 保健品類的維生素,往往包含廣告宣傳等費用,所以價格也會更貴一些。
沈陽市安寧醫院營養科營養師韋佳芮提醒, 維生素雖然是健康不可或缺的,但絕不是越多越好,一旦過量攝入維生素,反而會威脅健康。
維生素A: 攝入過量會導致體內骨骼生長發育異常,繼而容易誘發骨質疏松,導致身體出現骨折的幾率上升。則可能會誘發肝臟損傷、顱內壓升高。
維生素C: 攝入過量會引起身體出現腹瀉、惡心、胃痙攣等不適癥狀,甚至有部分患者會因此而患上腎結石。
維生素D: 攝入過量會導致體內血鈣含量過高、腎臟以及心臟功能受損,具體可表現為食欲減退、腹瀉、惡心、嘔吐等。
維生素E: 攝入過量會導致身體出現凝血功能障礙、免疫功能下降,對健康較為不利。
營養素對身體不可或缺,也會參與機體的生理和生化反應,因此,很多人寄希望于通過補充維生素或一些礦物質來預防,甚至是 治療各種慢性病、心腦血管病、癌癥等。
維生素對健康很重要, 但也沒大家想象的那麼神 。醫學研究證明,補充營養素并不能降低慢性疾病的發生。反而有研究證明,過量補充維生素D,會增加骨質疏松的風險,過量補充鈣,可能會增加心腦血管、腎結石的風險。
因此,不建議盲目補充大量營養素。只要膳食平衡,正常飲食下一般不會明顯地缺乏維生素,那該怎麼知道自己吃的維生素夠不夠呢?
對于一般人來說,只要保證營養均衡即可, 建議每日保證300~500g的奶及奶制品攝入、200~300g谷物、25~35g大豆/堅果、120~200g魚蛋肉類食物、500g蔬菜以及200g水果。
保證這些食物攝入,即可滿足身體的需求,無需額外進行補充。均衡飲食,堅持運動,才是預防疾病最好的途徑。
當然了,日常也的確存在一些缺乏維生素的人群,對于他們而言該如何補充呢?
缺乏維生素A可能是因為 陽光、高溫、消化系統疾病等引起 ,可通過增加動物肝臟、奶制品、蛋類的攝入來幫助補充。也可以適當多吃一些胡蘿卜、南瓜、柑橘等食物;
缺乏維生素B與現代人飲食過于精細化相關,日常可通過多吃 深色蔬菜、牛肉、動物肝臟 等食物來補充;
缺乏維生素C則可能與鹽分攝入過量、水分攝入過少以及吸煙等因素相關,日常可多吃 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補充 ,如芥藍、甜椒、橙子以及西蘭花等;
缺乏維生素D與長期 過度防曬 之間有很大的聯系,建議日常要每日保持15~20分鐘的日曬,促進體內維生素D合成。同時可以吃一些 動物肝臟、蛋黃 來補充。
維生素對于健康很重要,但日常不能盲目補充,要在明確自己缺乏的前提下再去補充。對于一些特殊人群(兒童、孕婦、老人)或在一些特殊時期,才需要額外適量補充維生素,不過最好咨詢一下醫生的建議,在醫生的指導下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