窗台植物非洲菫是非常出名的盆栽花卉,種植簡單易成活,對環境條件「不苛刻」,因此很多花友都愛養。
聽說非洲菫好養,而且花卉種苗市場的那些非洲堇確實入眼搶睛,清江鶴一朋友就入「坑」體驗了。
結果由于平時澆水施肥不當,引起了非洲堇的各種真菌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,致非洲堇生長髮育不良,植株不開花或少開花,甚至于衰退死棵者都曾發生過,既影響了朋友種花的積極性,也降低了花卉的觀賞價值。
那麼,在種養非洲堇的過程中,會發生哪些真菌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?如何防控?這就是今天清江鶴要與各位親們各位老師聊聊的重要話題,歡迎各位親們各位老師積極參與下方的互動評論,以期共同進步共同提高。
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非洲堇在種植過程中有哪些生物習性特征:
非洲菫不是本土花卉,從名字上就可以知道它舶于什麼地方。但通過多年種植發現,在海拔600m~1000m的區域均可以種植。
非洲堇沒有直莖,故植株不高。葉園形或卵園形,簇生于葉基部。葉似湯匙狀,邊緣有波紋。花集中開放于植株中間。
有多種花型(如大花型重瓣型單瓣型半重瓣型波皺瓣型等)和花色(如紫色,淡紅色,噴點花紋型,鑲邊型,漸層花紋型),可謂花色斑斕極具詩意,于是便有了「永恒之美」的花語。
從非洲菫的日常種植管理過程來看,非洲菫需要種植在土壤肥沃腐殖質豐富,而且不漬不澇不干不旱,無陽光強烈直射的半陰濕環境。
全年的最適生長髮育溫度在16℃~24℃間,冬季最適溫度為12℃~16℃間。相對濕度為40%~70%。冬季不得低于10℃的生物學溫度。夏季不得高于24℃的溫度。否則需要遮擋部分陽光或移至半陰涼處,防止高溫強旱天氣危害。
生理性病害主要表現為幼葉變黃,葉尖焦枯,葉緣「糊邊」,落花落蕾,忽然死棵等癥狀。
幼葉發黃變色主要與平時澆水不當或土壤中缺素引起的。平時澆水過多,土壤墑情很差,植株根系處于「缺氧」狀態,引起部分根須腐爛(本來非洲堇的根須就不多),所以葉片變成黃白或暗黃。
當澆水過少或長期澆「半截水」時,非洲堇植株還會萎蔫死棵。
圖片:深紫色的非洲堇
缺素就直接與土壤肥力或人工施肥相關。因為花卉與其他作物一樣,要健壯生長髮育不僅僅是需要氮磷鉀大量營養元素,而且還需要鈣鎂硫,硼鋅鐵銅等中微量元素。當土壤中缺乏或植株不能有效利用這些營養物質時,就會表現出發黃變色等生理性的「缺素」病狀。
非洲菫葉尖焦枯和葉緣「糊邊」與陽光照射和空氣濕度「不匹配」有關。非洲堇是喜半陰怕強光怕高溫的花卉,在空氣干燥的環境條件下,把非洲堇置于強光直射處養護,很容易使花卉出現「葉尖干枯」「老葉糊邊」或卷曲現象。
落花落蕾也是非洲菫重要的生理性病害。主要產生原因與土壤的墑情(過干或過濕),開花溫度(低溫高溫都不利于植株開花),和病蟲危害及藥害肥害相關。嚴重的時候,非洲堇會突然死棵。
根據花卉對水分的需求,保持土壤良好的墑情,「見干見濕,干濕交替」。在植株矮小細弱,葉片色澤暗淡,萎蔫發黃,開不出花或花朵小而少時,要及時給非洲堇補充營養。可基施也可以用葉面肥補充營養。
如氨基酸或腐植酸多功能葉面肥30g~50g/桶水與0.1%三十烷醇微乳劑1000~1200倍液,及20%萘乙酸粉劑1500~2000倍液噴霧莖葉處理即可。
白粉病不僅僅在非洲菫上產生,而且還會危害菊花梅花,枸杞倒掛金鐘,紫藤凌霄花等花卉。最常見的危害部位是嫩葉和花蕾。最明顯的識別特征是感病部位布滿白色粉層(菌絲在寄主表面蔓延,并產生大量分生孢子而形成白粉狀霉層所致)。
圖片:生長髮育健壯的非洲堇
感病的嫩葉會皺縮變厚,嚴重危害時整株會枯萎死棵。
白粉病易在17℃~25℃間,空氣濕度較高時發病。溫暖濕潤,偏施氮肥,種植過密陽光不足透氣性較差時發病愈重。
化學防控可以在白粉病發病初期用63%氟菌唑醚菌酯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1000~1200倍或66%嘧啶核苷類抗菌素氟醚菌胺醚菌酯懸浮劑1200~1500倍液噴霧與氨基酸或腐植酸多功能葉面肥30~50g/桶水兩元復配使用效果更好。
非洲菫枯萎病的「潛伏期」較長。發病初期幾乎看不出有什麼「不好」的病狀。然后地上植株部分似缺水狀萎蔫,但早晚時分可以恢復正常生長,病狀僅僅在中午時分表現出來。隨著病情的加重和時間的推移,非洲堇整株表現為「失綠」萎蔫乃至枯死。
圖片:健旺花期中的非洲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