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常情況下,在 35 歲后人體骨鈣開始流失,并且在50歲之后,流失速度會逐漸加快,骨骼疾病頻發,而「骨質疏松」就是其中的典型。
俗話說, 「骨健康,則人長壽」。
但是,人到了一定的年紀之后,其實身體的各項機能還是會逐漸的衰退,我麼的骨質也會流失,骨密度會逐漸的下降,從而出現問題的幾率也會上升。那麼,人過了50歲以后,該注意哪些飲食問題呢?
1、含磷量高的食物
適當的攝入磷對身體有好處,但是,鈣和磷同樣作為骨骼的重要礦物成分,他倆一直處于「相愛相殺」的狀態,無論哪一方過多,都會影響骨骼的堅固。
日常生活中含磷較高的食物有:豆類、蛋類、動物內臟等,平時不要一次性攝入過多,否則就會造成血鈣降低、骨質脫鈣,盡量讓飲食均衡一些哦。
2、重油重鹽的食物
一到冬季,各種雞鴨魚肉都開始集滿餐桌,看似營養豐富,但也要注意避免一個誤區,那就是「重油重鹽」。
中老年人消化功能減弱,長時間重油飲食,極易導致肥胖,會阻礙身體骨鈣吸收;而重鹽飲食則會導致機體在排出鈉離子的同時,帶走體內大量的鈣質,長期下去,骨頭越補越「松」。
3、濃茶、咖啡、碳酸飲料
市面上大部分的飲料,最大的作用就是讓「水」變得好喝,方便身體水分的補充,但50歲之后,就要在飲品上有所取舍。
大量的科學實驗已經證實,碳酸飲料會影響身體的鈣磷平衡,損傷骨骼;咖啡里的多酚、草酸等也會抑制機體對鈣質的吸收;濃茶則是同理。
清茶只需要在喝的時候注意飲用量,也不會對骨骼造成太大影響。
第一、堅持吃高鈣食物
鈣是構成骨骼的最主要元素,一旦骨骼中鈣元素缺乏,就會導致骨質疏松,所以平時一定要注意飲食中補鈣,其中乳品更是被譽為「天然鈣片」,可以試一試這一物—— 駝奶。
第二、老人定期檢查骨密度
眾所周知,骨質疏松屬于是一種「隱形的殺手」,一般情況下很難被我們察覺。所以建議大家做好常規監測,可以規律性地每半年做一次骨密度檢測,及時知曉自己的骨骼健康,并做好相應的應對措施。
第三、堅持散步
如果人體能夠吸收到足夠的陽光,就能夠產生足夠的維生素D,從而促進人體對鈣質的吸收,此外,秋冬天氣寒冷,適當的活動活動,也能夠促進骨骼的健康,何樂而不為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