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感覺自己大限將至了。」 王奶奶又在公園里唉聲嘆氣。
王奶奶今年已經 76 歲了,前陣子在網上看到新聞稱我國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了 77.93 歲,但看到新聞的她并沒有覺得開心。
她覺得這個預期壽命就是給她的生命按下了 「倒計時」 ,認為自己多半是只剩下兩年壽命了,于是整日 郁郁寡歡、自怨自艾 ,沒有了精氣神。
同行的李爺爺對于王奶奶的想法不是很理解,他今年已經 77 歲了,但絲毫不覺得自己大限將至。
相反,他覺得自己身體不錯,肯定能比預期的平均壽命活得長,拉高平均值, 每天精神矍鑠,喜笑顏開。
對于李爺爺的話,王奶奶并不認同,哭喪著臉說: 「如今,身邊沒有幾個人能活到80歲,能長壽的人屈指可數。」
李爺爺想盡辦法開導她,卻毫無用處,只能安慰的說:「我國平均壽命越來越長,說明長壽的幾率也就越大,你就別擔心了。」
長壽是不少人追求的目標,那你知道 一萬人 中,有多少人能活到80歲嗎?究竟多少歲能算 長壽 呢?
2022年7月,國家衛健委召開發布會指出, 我國居民的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了77.93歲 ,相較于2018年提高了0.93歲。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消息。
但預期壽命的提高,卻不意味著健康預期壽命也同步提升,數據顯示,我國人均壽命中,有8年左右的時間其實是 帶病生存。
2018年發布的 《中國老年疾病臨床多中心報告》 中指出,我國老年住院患者的比例在近年來快速增加,老年慢性病、共病尤為突出,老年人人均患病4.68種,共病的比例高達90%以上。惡性腫瘤、高血壓、糖尿病等是高發疾病。
該數值意味著很多老年人在老年時期是帶病生存的。因此,是否能長壽,人生最后的8年,是最能體現差距的。
古時候有句話是這麼說的「人活七十古來稀」,意味著70多歲的人十分少見,而現階段70歲以上的老年人比比皆是,80多歲的更是不稀奇。
那一萬人中,能有多少人可以活到80歲呢?我們以 河南省 為例,來看一組數據。
2020年河南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,全省常住人口里年齡 ≥80歲的占比2.4%(238.86萬) ,相較于2010年增加了1.07%(113.58萬人)。而年齡≥90歲的長壽人口占比0.32%(32.45萬人),相較于上一次人口普查增加了18.48萬人(0.18%)。
全國各地的飲食、環境以及醫療條件等均不同,所以在老年人口數據上也有顯著的差異性,各省都不盡相同。據我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,全國8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(約14億)的比重為2.54%,換算一下我國約有 3556萬 80歲及以上的老人。
告訴大家一個冷知識,我國香港地區的平均壽命,在世界范圍內連續7年排名第一。
該結論是由 《柳葉刀-公共衛生》 雜志在2021年公布的,2020年香港男女性的預期壽命分別為82.7歲、88.1歲。
香港人的長壽「秘籍」,包括全面禁止電子煙等新型煙草產品以及良好的控煙率、飲食上更愛煲湯等清淡的方式、在運動方面尤其注重以及良好的心態等,這些因素都與長壽之間離不開關系,值得大家學習借鑒。
世衛組織將90歲以上的老人劃分為長壽老人,但該數值更多是作為參考,不能作為標準。
我國最新發布的《中國婦女髮展綱要(2011—2020)》中指出,女性平均壽命已突破 80歲, 而男性的預期壽命僅有 73.64歲 ,男女性在壽命上有差異是公認的事情。
目前,普遍認為只要壽命能達到預期壽命, 就可以算得上是長壽了。 在生活中,要注意做好這些事情,對于提高壽命有幫助。
1.吃好、睡好
飲食上要注意吃好,保證身體可攝入多樣化的營養元素,每日至少要攝入12種營養元素。每天的睡眠時間則應該保持在8小時左右,盡量不要熬夜。
2.戒煙、戒酒
長期吸煙、飲酒會導致身體罹患多種疾病的風險上升,自然也會影響到預期壽命。針對于還在吸煙飲酒的人,建議要盡早戒掉,不論什麼時間戒掉都能給身體帶來收益,但越早戒掉身體所能獲得的收益也越大。
3.適量運動
運動可以讓身體的新陳代謝速度加快,體內的一些代謝廢棄物排出的速度也會隨之加快,同時可以提高身體的免疫力。對于預防多種疾病的發生,均有一定幫助。建議每周進行5次左右的運動,每次運動不少于30分鐘,運動的強度可根據自身的身體素質進行選擇,要量力而行。
4.定期體檢
很多疾病在早期不會有明顯的癥狀,沒有及時體檢的話難以發現。就像不少癌癥只有發展至中晚期時才會有明顯癥狀。定期進行體檢有助于及時發現身體存在的異常,并做到早發現早治療。
5.心態好
良好的心態對于健康而言也有很重要的意義,長期處于不良情緒下容易導致免疫功能受損,繼而增加身體患病的風險,影響到預期壽命。
6.不亂用藥
日常不論是使用什麼藥物,都要注意遵醫囑,不能盲目用藥。不同病癥所適用的藥物不同,濫用藥物反而容易導致健康受損。
長壽是美好的愿望,但想要長壽需要從生活中的細節去逐漸累積起來,沒有一蹴而就的方法,對此一定要有正確心態,改掉不良習慣,積極運動,定期體檢,心態健康,長壽或可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