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一天吃了6斤玉米!」 當李大伯說出自己的日常飲食后,醫生目瞪口呆。
58歲的李叔前兩年確診出 糖尿病 ,了解到糖尿病可引起多種并發癥,李叔很是忐忑。
雖然一直積極吃控糖藥,但李叔又擔心吃藥多對腎臟有毒性,便在網上查資料。
李叔看到不少文章說, 玉米是粗糧,能降血糖 ,于是囤了好幾箱玉米,開始每天吃,最多的時候一天可以吃6斤玉米!
起初監測血糖時,李叔發現似乎有所下降,于是偷偷開始停了藥,最后甚至連血糖監測都經常忽略。
然而最近,李叔感覺到 下肢出現腫脹感 ,尤其是這幾天,更是走路都疼痛,擔心是病情惡化,李叔到醫院就診,結果空腹血糖高達10.8mmol/L,醫生告知疼痛正是 糖尿病足 的表現。
李叔很是不解,不是說玉米能降糖嗎?怎麼吃了這麼多,血糖不降反升,還引發并發癥呢?
玉米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蔬菜,其富含多糖、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,以及鉀、鐵、磷等礦物質,且膳食纖維高,飽腹感強,且GI值較低,相較于精米精面,更有助于控制血糖。
有研究稱玉米含有鎂和谷胱甘肽,可以有效降低血液中膽固醇濃度, 改善胰島素抵抗 。
但玉米同樣也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,攝入過多可導致血糖升高,還會引起 消化不良、脹氣等。
因此, 通過食用玉米達到降血糖的做法并不可取。
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,適量食用玉米,用玉米替代精米精面,是不錯的主食選擇。但也不宜多吃,控制在一天一根(130克)的玉米為宜。
有傳言稱,南瓜也是降糖利器,經常吃南瓜也可以有效控糖。
事實上,任何一種食物,只要有熱量,就會升高血糖。之所以說南瓜降血糖,只是在動物實驗中,南瓜中的 「南瓜多糖」 顯示對血糖、血脂等有一定調節作用,且南瓜中的「果膠」可延緩餐后血糖升高。
但與玉米一樣,南瓜本身也是高碳水化合物,攝入過量,容易在體內轉化成葡萄糖,吸收變為血糖。且南瓜本身屬于 高血糖生成指數的食物 ,所以糖尿病患者大量食用南瓜后,再加上主食不調整的情況下,還可能會刺激血糖升高。
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,醫生多會建議主食上應粗細搭配,提倡多吃粗雜糧,對血糖有好處。于是便有患者認為,吃粗糧可以降血糖,結果每次復查,卻發現血糖毫無變化,反而還更高了。
吃粗糧反而會升高血糖?可能是因為吃錯了!看看這些誤區你中過幾個?
1、沒有看粗糧制品的成分
不是所有粗糧都適合控制血糖,比如大黃米、糯玉米、粘小米等黏性粗糧,餐后都會快速升高血糖,甚至比白米面更高。
對于糖友而言,較為適合的粗糧主要是三類,一是谷物,如燕麥、高粱、小米、黑米等;二是豆類,如黑豆、綠豆、黃豆等;三是根莖類,如紅薯、玉米等。
2、錯誤的烹調方式
不少網店和超市看中了粗糧市場,為了更方便顧客使用,于是會把五谷雜糧打成 粉狀 ,這樣早上起來熱水沖泡即可,口感還好。
但其實這種雜糧粉,經過焙烤、打粉、沖糊之后,對谷物細胞破壞較大,淀粉更容易被身體吸收,容易導致血糖升高。尤其是經過調味,加入蔗糖和白砂糖后,更容易升高血糖。
另外用雜糧熬粥也是,如果 雜糧做粥太過軟爛 ,會使淀粉粒更充分地吸水膨脹,徹底糊化,加快身體吸收,從而導致體內血糖快速升高。
3、粗糧吃的量過多
粗糧雖然含有的粗纖維較高,但也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,一旦食用過量,碳水也會轉化熱量,再轉化成葡萄糖,同樣導致血糖上升。
4、用粗糧代替其他食物
有糖友認為粗糧好,就頓頓粗糧,甚至不是肉、蛋、奶等食物,都換成粗糧。控糖并不是只是單一的食物,而是把精制主食份額部分替換成粗糧,而其他食物仍需要充足配合,才能達到體內整體營養的平衡。
關于降血糖的這些誤區,糖友們要正確認識,避免踩到「雷區」,影響血糖控制。
第一、食物無法直接降血糖。
絕大多數食物都是碳水化合物,必然會有血糖升高的過程。并不存在所謂吃了就「降糖」的食物。即便存在「降糖成分」,但也非常有限,且實驗多局限于動物,在人體身上是否有同等效應還需要更多證據。
第二、食療不能代替藥物治療。
飲食對控糖只是起到輔助作用,食物不是藥物,不能替代藥品達到療效。飲食控制血糖的原理只是減緩糖的吸收,千萬不要因為迷信食療而耽誤癥狀治療,正在服藥的人,也不能盲目停止用藥。
第三、平穩控制血糖的關鍵有3個。
合理膳食、適量運動、規范用藥,是平穩控制血糖的關鍵,三者結合,交互影響,才能更加平穩有效的管控血糖。
堅持飲食、運動、監測、藥物治療,對糖尿病并發癥的預防有積極意義,雖然看似麻煩,但所做的一切正是為將來的生活減輕負擔。總而言之,請大家不要盲目相信所謂的降糖食物,學會科學的方法,才能穩住血糖。